核心特性与亲密关系

亲密关系的追寻与建立,已是难事;而维持,更常常令人头疼。大多数的情况下,或是三天两头的争吵,让关系以彻底崩坏告终;或是同床异梦,最后关系名存实亡,好点的还能打个炮,坏点的只把对方当作生活里的赘肉。

什么样的人,能让我愿意长久地维持亲密关系——我在上上篇博文中给出了答案。但在那之后,我不时在想,是否有一种普适的规则,可以推导出每个人对完美伴侣的要求呢?

本人不才,经历的亲密关系的数量远非佼佼,但依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:那就是每个人的「核心特性」。

「核心特性」这个东西,近义词叫做三观,但并不全是。个性?完全不是。这个玩意儿决定了你是左派还是右派,是复读机还是鸽子。它看不见摸不着,却处处引导着你的行为。它是每个人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。

每个人的最完美伴侣,若是存在,「核心特性」必然与之完全一致。

被理性肢解的荷尔蒙

亲密关系的产生,或者说对与某人的亲密关系的向往,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。

在英语中,陷入对某人的迷恋,叫做「have a crush on somebody」,那是一种怦然的心动,一种丧失理智的爱恋。或许是对方某日衣装将你迷倒,或许是对方某个动作令你疯狂。总之——你着了他的道。

于是你开始疯狂追求。假设你功夫不负有心人,对方回应了你的爱恋。你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……

王子与公主 结局二

等等,真的是这样的吗?大部分的童话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。王子与公主,两人明明未曾谋面,却在杀死了一条恶龙之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。

行,既然都生活在一起了,假设两人互相「have a crush」。可在一起之后,两人的事,渐渐就该成为一个「crush」摆不平的了。

某日,王子第八次用公主的牙刷刷了牙。公主气愤难当,把王子大骂了一通,因为他不注重卫生;但王子理直气壮,声称自己没有口臭也没有蛀牙,共用牙刷那叫一个安全。

某日,公主从王室财库里取了两个亿买包包。王子知道后气到冒烟,把公主的信用卡剪成了渣渣;公主却申辩说,自己要是一辈子都提着那个恶龙皮做的包包去晚会,岂不是有损皇室尊严。

……

四十年后,王子(现在是老国王)在病床上插满管子,用了一小时写了份遗书要把王位改传给二儿子,因为大儿子是个傻子。公主(现在是老皇后)翻着白眼在「二」上添了一笔变成「三」,因为三儿子比老二疼妈得多了。王子看到这一幕,终于气得两腿一蹬,去见恶龙了。

当幻象落地

好好好,我知道常人没这么多戏。但一旦开始共同生活之后,一切的确会逐渐改变:在初次心动时的荷尔蒙带来的光环之中,你爱上的其实并不是对方这个人本身,而是基于对方吸引你的那个特点,而构建起的你的想象。

而随着共同的经历增多,你对对方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。面对某个抉择,你可能觉得,「嗯,他肯定会这么做的」。但会这么做的未必是对方,而是你意淫出并爱上的那个幻影。若是对方违反了你的期望,你就会感到陌生与彷徨——这就是危机的开始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人之间暴露出来的分歧必定越来越多,摩擦越来越重。而人,生来喜欢自己得到赞同。常言道爱情是蜜,再没人希望有一个带来痛苦与争执的恋人——SM 终究也是为了愉悦嘛。

于是乎,受到伤害,感情完蛋。或许你还会感慨「他怎么变成这样了」。古人天天曰什么,「人生若只如初见」、「却道故人心易变」,其实未必是故人变了心,而是故人本就是如此,事到如今你才真正认识这个人。没想明白这个,或许这就是他们没一个活到今天的原因吧。

核心特质简谈

OK,扯了这么多,还是没说「核心特性」到底是个啥。想必你觉得,我是想让你找一个举止处事和你一毛一样的人吧。说实话我倒想这样。并非如此,首先那是不可能的,再说了,核心特质是一种更深层的东西。

深入骨髓,流露于外

核心特质,显然,一如既往,是我口胡的一个名字。它比三观要深一层,比 DNA 要浅好多好多层。核心特质,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哲学观念:世界应该怎样运转?社会是什么?个人应该如何处置与外在事物的关系?这些都是核心特质的范畴。

或许你会说,「我从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呀」。这很正常,但并不表示你在心中没有这些知识。你没有考虑过,只是没有将其转化为成文的言语。就好像一个从没有专门研习自己母语的人,照样能说出完美符合语法的句子,你的行为处事也处处遵循你心中的理念。

探针

获知他人乃至自己的核心特质的困难,正来自于很少有人将其成文,自然也难以沟通与交流——要不怎么说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呢?最有效的方法,终究是直接内省并归纳。不过所幸的是,的确有几种方法可以从侧面感受其真实的模样。(侧信道攻击!)不过若非有一些哲学基础,否则依然难以得到出真正的性格特质。

最为真实但又最为缓慢的,莫过于真实的生活经历了。回想一下自己这辈子所做的种种抉择,待人处世的态度。最后你会很容易地归结出你的性格。但是性格比核心特质要高上一层,性格与核心特质并非一一对应。

一种具有启发式的方法,便是思考一些伦理问题了。比如电车难题,比如一棵树在无人的森林中倒下。将自己放到模拟的事件当中,拷问自己,并从自己的选择中归纳自己的核心特性。

最为简便,又具有一定深度的方法……你做过性格特质的调查问卷吗?当然不是那种「预测你今年财运」,或者「你是不是个灵异体质的人」之类的,而是那种对你的观念进行评估的问卷。

比如图中的这个网站,就能够根据你对问题的回答来计算你的各种倾向。当然,这个网站主要是测试政治倾向,而正如所有的量化,也有它的不足之处,但却是一种直观而省事的方法。只需要注意,一定要看懂了题目,再进行作答。

来源

核心特质来自何方?还是那个俗套的回答:先天与环境均有。

DNA 是一方面。既然现代医学认为所谓灵魂寄居在脑壳里的那团肉里,那么心理如何,很大程度上也与 DNA 有关,就像你有几根手指一样。这一方面没啥好说的。

而环境,以我之见,则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结束之前。在青春期结束以后,人的核心特质便渐渐固化,再难变动。

而在彻底成年之前,对人影响最大的环境,便是原生家庭了。虽然在不考虑隔壁老王的前提下,DNA 姑且也算原生家庭的一部分,但这部分只考虑其教育与氛围。家长的观念影响子女程度通常可谓最深,以至于我们每个人无可避免地带着家庭的烙印。

另一个便是学校了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也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考方式与对世界的认知传递给学生。渴望解释世界并掌握世界,是人类的本性之一。于是当头脑尚且较为空白的人类幼体听到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时,自然会想着往脑袋里塞。

现在还要加上互联网。这个环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,它实在是太大了。各种思潮汹涌而来,这是诸多因素中最不可控也最难预料的一个。

私以为的完美公式

回到主题,寻找伴侣的普适规则是什么呢?

亚里士多德说,「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,住着同一个灵魂。」我前几天才看到这句话,我很气,因为它完美地解释了我的想法,却比我早了好几千年。

什么意思呢?最完美的伴侣,就好像是另一个你,被清空了记忆,被放进了另一个躯壳里,经历了另一个人生。面对快乐,他和你心意相通;面对抉择,他和你有着一样的目的;面对困难,他和你分享同一缕思绪。

可是,天涯漫漫,伊人何寻?

不相信一见钟情

所谓一见钟情,也就是「having a crush」之时,是最为危险的。人陶醉于自己创造的幻象,失去了考虑后果的能力。如果在这时就急匆匆地建立关系,而对方(几乎肯定)与你核心特质差异过大,就会犹如陷入焦油坑,后患无穷。

要获知一个人的核心特质,需要经历与时间的积累。除非是相识多年,共同披荆斩棘,度过了不少促膝长谈的不眠之夜,否则真的难以透彻地了解一个人。

三观一致

更为可行之道,恐怕还是要落到三观之上。

虽然,我在前面说过,三观是比核心特质更高一层的东西,是其一种体现,但却是一种恰好容易观察,而又足够接近核心特质的东西。

于是乎,三观一致,应当是恋人的前提。其实所谓的灵魂一致,核心特质一致,一个重要的中间目标不也是三观一致么?不一致的三观,终将在某个需要共同抉择的地方爆雷,最后双双受伤。

对策

我目前是不会轻易地对「crush」有所动作了,尽管我依然不时感受到它,但我绝不会轻易表现;而别人对我的「crush」,在我有所评估之前,也绝不会轻易答应。

或许这样的策略,有点功利,有点机械,有点不近人情。但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?匆匆进入一段感情,在激情过去之后,徘徊在无尽的痛苦之中,难道就算有情有义了么?

我不认为如此。我等待一个对的灵魂。

自私而又害怕寂寞的人类啊,他们常常穷极一生来寻找一个令自己顺心而又给自己惊喜的伴侣。愿看到此文的每一个人终将如愿。

评论已关闭